本网讯(生环学院 程立宇)7月15日,生环学院赴安庆岳西红色党史调研团队采访了王正光同志。王正光,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人,1968年参军入伍,同年入党,1973年退役回乡参与广电台新闻宣传工作,直至退休后被任命为岳西县城老年大学副校长。
参军入党,是从小的信念。王正光同志告诉团队成员他和弟弟是孤儿,父母去世得早,一直受到党和地方乡镇的帮扶才得以长大成人,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从小就树立了参军入党的理想。说起他入党的经历,既是一波三折,也有机缘巧合。王正光同志在1966年时就想申请入党参军,但是国家当时并未征兵,直到68年王正光同志才得以入伍参军,成为了一名铁道兵,参与成昆铁路的修建。他回忆道:“那段铁路的修建时最艰苦的,就是知道现在世界上任何铁路都没有那个铁路复杂。”在队伍里,他又成为了同年人中最早入党的一个。其实在入伍之前在公社从事集体生产时他就已经成为党员发展对象了,但是后来因为政策改革公社组织被停止了,所以很遗憾地没能在入伍前成为一名党员。而刚入伍的新兵是不能提交入党申请的,但这时,他以前公社部长因为了解他的事情并且他本人在部队也十分积极,部长为王正光同志写了一封介绍信。王正光同志认为他能成为同年人中最先入党的一名党员不仅是因为自身的努力,也因为八届十二中全会上修改了党章这个契机,新党章规定党员无需预备期,也是地方上党组织给他创造的一个好的机会。

从初中文凭到新闻工作者,去过天安门,见过毛主席。王正光同志向队员们表示这一生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他在年轻时见过毛主席。当时毛主席要接见全军团团长以上的干部,而普通军人则可以通过写表决信的方式得到与毛主席见面的方式。因为他是标兵团里标兵班的成员,组织上分配了一个写信名额给他,他将自己对党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相结合写在信中,最后表决信脱颖而出,得到了会见名额。王正光同志也因为这件事,对文字工作产生了兴趣,开始自学自钻文化课程。退役后,来到广播站工作,后来又去往电视台工作,负责有关党的新闻宣传。其实在入伍前,王正光同志就在公社组织过青年夜校,与一帮同龄人们白天从事集体生产,晚上一起学习。在从广电局退休后县委会又让组织部下文件返聘他担任县城老年大学副校长。王正光同志认为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也是因为当初在部队里抓住了机遇。王正光同志在部队里是一名铁道兵,参与成都道昆明的铁路修建,让他最难忘的就是有一次需要在70米高的桥墩上工作,并且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仅仅靠着一根绳索向上攀爬。他说经历过这一次惊险以后,练就了过硬的心理素质,让他在大风大浪面前都不露畏色。不仅在军旅生涯中经受住了层层考验,在从事新闻工作中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由于生产力发展落后,录音工作依靠的都是需要人力控制的落后设备,每次出错,哪怕是读错一个字,都需要花很多的人力物力去修补。
都是太阳。王正光同志还给青年人写了首诗,诗中写到:“你们是太阳,我也是太阳,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是夕阳。你们有爱情,我们也有爱情,你们的爱情是热情奔放,我们的爱情是地久天长”采访结束时,正如诗中所写,王正光同志表达了对青年人的期望,青年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要脚踏实地,也要抓住每一个机遇,创造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