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生环学院赴芜湖市典型养殖业抗生素调研团队第一实践小组先后到陈湾村、万胜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走访。
上午,调研小组抵达目的地并采访了陈湾村生产队长陈象玉。陈队长向实践队员讲解了陈湾村水体的类型大多为自然水体,养殖的种类一般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养殖的方式一般是散养为主,陈队长自豪的表示,陈湾村有20年左右的养殖经验,养殖亩数扩展到了今天的500亩一些常出现的鱼虾疾病,村中都能通过养殖公司提供的药物完成治疗。最后,陈队长表示,“我希望你们这些大学生,能通过这次的暑期实践调研,真正帮我们这些养殖户解决一些问题。”此外在本次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陈湾村部分小区的污水直接排入鱼塘,导致水体污染;且用于治疗鱼虾疾病的药物部分含有抗生素;小范围的水底底泥严重淤积。队员们积极记录,并在形成报告后反馈给当地。

下午,小组成员抵达万胜村。在当地规模化的养蟹基地,与养殖户主杨女士进行了深度交流。从杨女士的口中得知,万胜村已经有了五六年的养殖基础,养殖面积达300余亩,年产量最高可达五六万斤。随后,杨女士带领小组成员至养蟹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养蟹不仅需要环境好,而且需要添加一些菌类才能养好螃蟹。因此养殖场的工人会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做出相应调整。在告别时,陈女士表示希望通过一些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的方法来进行养殖,这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希望大学生在校可以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勇担时代重任。

傍晚,团队各小组回到学院实验楼202室进行相关总结工作。在交流会上指导老师武晓果指出,“今天各组成员采访收获成果丰富,但要牢记暑期实践并不是只去进行走访调研,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对新时代下环境与人类协同发展的认知与实践。”作为环境专业的大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村民的深度沟通,发现当下养殖业所存在的问题,来深刻认识“环境”这个学科的本质内涵——构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