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网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学工快讯> 正文

【暑期三下乡】党史课堂搬进旧址 现场宣讲印证初心

编辑:袁成  发布日期:2022-07-05 次数: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101岁华诞之际,生环学院赴安徽宿州“致力幼儿环保教育,宣讲绿色生态文明”实践团队与生态与环境学院团委携手总务处来到赭山校区皖江中学堂开开展一场不一样的党史学习教育。

活动之初,总务处赵国正在皖江中学堂旧址前给同学们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依山建筑,砖木结构,梯级三进,四合院式平房。 其前身是创办于乾隆三十年的中江书院,1903年迁校至此,改名为“皖江中学堂“,开芜湖官办近代初等教育之先河。1914年易名为”安徽省立第五中学“,是安徽省最早的省立中学之一。这里曾是教育家刘希平、阿英,革命家陈独秀、高语罕、蒋光慈等工作过的地方,被誉为“安徽的北大”。2019年,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听完赵国正的介绍后,同学们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参观了皖江中学堂。参观完毕,在皖江中学堂内进行了宣讲学习活动,首先学院团委书记郑合庆强调: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地点,作为党员、共青团员的同学们进行着一场特殊的党史学习教育。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我们应学习革命先烈的抗争精神,彰显青春风范,担当时代的责任义务。

随后,实践团队队长王济众进行了宣讲,介绍了皖江中学堂的历史。皖江中学堂的历史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息息相关。皖江中学堂跨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紧密相关,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恰逢建团百年,师大青年学子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宣讲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们也自觉地整理椅子,带走垃圾。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百年风雨兼程,英烈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烙印,当年他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绿树成荫。在旧址开展党史教学与宣讲,同学们不仅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更加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矢志不渝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破浪前行,把对革命先烈的追思,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动力。在追求真理、忠诚信仰、拼搏实干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用奋斗精神和优异成绩奏响时代强音,告慰革命先烈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