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网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学工快讯>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生态环境学院学子在芜湖镜湖公园开展浮游生物调研与科普实践

编辑:郑合庆 预审:杨友谊 终审:杨友谊 发布日期:2025-07-08 次数:


7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生环境学院“镜湖生态观察团”圆满结束了在芜湖市镜湖公园为期多日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专业教师带队、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团队,深入城市中心水域,运用专业技能进行浮游生物采样调研,并面向市民开展水生生态科普,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城市湿地健康“把脉”。

科研为基,探秘水下“晴雨表”

镜湖作为镶嵌在芜湖市中心的生态明珠,其水质状况与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器。实践团队依托扎实的专业基础,制定了周密的采样方案。他们使用专业浮游生物网,在镜湖不同区域、不同水层进行多点位、多时段采样,涵盖湖心区、近岸带及主要入水口附近水域。采样过程严格遵守规范,详细记录环境参数(水温、pH、透明度等)。采集到的样本经过现场初步固定处理后,部分利用便携式显微镜进行即时观察与分类记录,部分则带回学校实验室进行更精确的鉴定分析和定量研究,旨在评估镜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优势种分布及生物量状况,为镜湖水质变化趋势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初步观察显示,镜湖浮游生物群落具有一定多样性,但部分区域种类构成特点仍需实验室深入分析以解读其反映的水环境信息。

科普同行,连接科学与公众

实践团队深知守护绿水青山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在扎实调研的同时,他们化身“生态科普使者”,精心策划并开展面向公众的水生生态科普活动。在公园人流集中区域设立科普展台,通过精心制作的浮游生物显微照片展板、通俗易懂的宣传册以及现场展示的采样设备,向游园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生动讲解浮游生物作为“水下森林”和食物链基石的重要作用,揭示其与水质状况的紧密联系。团队成员耐心解答市民关于镜湖生态、水环境保护的疑问,分享日常生活中保护水资源的实用小贴士。互动式的科普讲解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聆听,激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微观水生世界的好奇心和保护城市水环境的责任感。

知行合一,青春赋能生态守护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应用于真实的环境问题,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团队学生负责人柯象涛在总结时感慨道,“在镜湖采样时,每一网下去都承载着对城市生态健康的关切;向市民讲解时,看到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更感到科普传播的使命之重。”同学们不仅锻炼了野外科研能力,更在服务社会中深化了对专业价值的认同。镜湖的初步数据是宝贵的,而点燃公众环保意识的那份火种,其意义同样深远。

本次生态环境学院赴芜湖镜湖公园的社会实践,是一次科研探索与科普惠民的深度结合。学子们用专业仪器探知水生态的脉搏,用热情科普架起科学与公众的桥梁,展现了新时代学院学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服务社会的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