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网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学工快讯> 正文

【2019暑期“三下乡”】环工学子赴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调研生态补偿机制

发布人:郑合庆 编辑:郑合庆  发布日期:2019-07-14 次数:


              本网讯(环工学院 韩欢)夏雨滂沱也无法阻挡实践活动前进的脚步,在与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提前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环工学院赴黄山市“环聚绿动”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研与环保宣传团队一早搭乘客车,历经一个半小时,终于抵达流口镇流口村村委会,开始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实施措施的学习。


垃圾兑换,保护新安江水源

10个塑料瓶可以兑换1支牙刷,30个易拉罐可以兑换1包盐,1杯烟蒂可以兑换1包黄酒或酱油……作为安徽省首家“垃圾兑换超市”,自建立建成以来,成效显著,并得到推广。

在当天的居民走访中了解到,无论老人孩子,都去过“生态美超市”兑换过生活用品,而且大家也十分愿意将自家产的垃圾收集起来,有用的拿去兑换,没有用的放在垃圾桶里统一处理。

队员们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生态美超市”,准备一探究竟。超市的物品架上摆放的是一些生活必需品,食盐、牙膏、牙刷等,墙上还张贴着兑换的标准——“明码标价”。不仅如此,还存在护河禁渔、护林防火等公共服务“加分”项目,均可以获取积分兑换物品。在垃圾兑换登记点,队员们看到记了厚厚的一本的记录本,休息桌上,摆放了许多关于水环境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污染防治等宣传手册。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周二垃圾兑换日村民可以在等待时学习,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有专业的人员带领大家学习。

流口镇是新安江源头第一镇,新安江水便由此往下,其在保护新安江的战略地位中十分重要。队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十分干净整洁,村里的小路上也不见一片废屑。一位当地村民说到,“以前河里发大水,水退了之后树上就会挂些塑料袋,现在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了”。现今,村民已经养成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3岁的娃娃都开始知道不能乱扔垃圾,随手捡起烟蒂,可见其环境保护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生态扶贫,拉动经济促发展

据了解对于这些回收过来的垃圾会统一送往废品收购站得到的费用用来购买兑换的生活日用品同时上级政府会有资金补贴而这部分资金的源头便是生态补偿机制中的“补偿款”。于是,从一个深奥难懂的机制就转变为人人都能明白的超市运转模式,在这一步转换之中,达到保护新安江源生态环境的目的。

除此之外,这家超市还提供电子商务的服务。村民可以将自己家中的土特产放在超市进行网上售卖,大大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补贴一些生活家用,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村里对村民还有其它的补贴,比如种茶的要施的有机肥都由县里配送。对于森林,这里的树木严禁砍伐,自家种植的也不允许,对此,政府也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生态补贴资金以补偿村民损失;对于在家务农的村民,村里进行产业扶贫,鼓励大家搞养殖业;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村里还会根据工作所在地来发放交通补贴;对那些需要大笔资金的村民,村里设有小额免息贷款。村里的一系列政策从多方面、多层次为百姓提供补贴,鼓励大家勤劳致富,过上物质殷实富裕,精神充实满足的生活。

据悉,“生态美超市”自2016年运营以来,在政府和人民的带动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获得大力推广。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新安江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